從失格的醫療廣告談胎檢和NIPS

文:張東曜醫師
日期:2018年12月09日

很多孕媽誤以為『非侵入性唐氏症篩檢(NIPS)』就是很貴的遺傳檢查,其實NIPS還是篩檢,只是在台灣它居然比染色體檢查還貴,不是NIPS比較好,而是偉哉台灣的醫療定價,把染色體檢查的價格訂得太卑賤。

很多孕媽認為只要做了NIPS,就萬無一失,即便胎兒超音波有異常表現,醫師請孕婦考慮進一步遺傳檢查時,醫師常常覺得自己是雞同鴨講,非常想問『你花了那麼多錢做NIPS,到底有沒有搞清楚你做的是什麼?』

先講兩個小故事。孕媽A因高齡經不孕症治療受孕,不敢接受染色體檢查,所以接受產檢醫師建議先做胎兒頸部透明帶及血清篩檢。篩檢結果為低危險群。結果醫師和孕媽本人還是不放心,所以又做了中期的四指標唐氏症血清篩檢(當時NIPS仍不普及),結果還是低危險群。結果,醫師和孕媽本來還是不放心,所以又以高齡的理由,接受了染色體檢查,所幸過程順利,只是一切回到原點。

第二個小故事,孕媽B因為胎兒頸部透明帶較厚(3.0mm)安排中期胎檢。詢問病史後,發現她在10週多時,先接受X醫師推薦做了NIPS,再安排胎兒頸部透明帶及血清篩檢,結果發現胎兒頸部透明帶厚達3.0mm,於是X醫師建議羊膜穿剌,即便後來NIPS的報告為低危險群。孕媽B還是決定找另一位以遺傳檢查見長的Y醫師做羊膜穿剌,再來台兒做中期胎檢,仔細檢查胎兒結構。我笑笑問孕媽B『您好像蠻喜歡花錢的喔、、、』

我可以理解孕媽要充份理解這些檢查並不容易,有時孕媽耳根子軟,誰講得親切就聽誰的,誰講得可以大致聽懂就聽誰的。所以,今天,我也不打算講大道理,我只想說『賺錢不容易,想清楚再花,並不是貴的就適合你、、、』

如果我是孕媽,我會先在11週看門診做胎兒頸部透明帶和血清篩檢,在14週時做第一次的胎兒結構篩檢,根據這兩次超音波門診的結果,決定我是進一步做NIPS、還是直接做羊膜穿剌(染色體檢查)、還是什麼都不做並直接約中期的胎檢,等中期看完胎兒結構後再做進一步的決定(NIPS / 羊膜穿剌 / 繼續追蹤 )。如果我選擇羊膜穿剌,我也會和醫師討論後,再決定接受羊膜穿剌的時間點。

我一向主張產檢、胎檢分流,由兩個不同專長的婦產科醫師通力合作,由一般婦產科醫師全力照顧孕婦和處理生產相關的醫療問題,讓有胎兒醫學專長的婦產科醫師、放射師為胎兒的健康把關,把胎兒超音波做到做好,並給予不偏的專業判斷,協助指引產科的照護方向。

如果只比較唐氏症篩檢的表現,NIPS確實表現最佳,但是胎兒異常不是只有唐氏症一種。先用超音波好好檢查胎兒再做進一步的決定,比較聰明。

廠商有錢補助,不如真接降價回饋,比較實在,聰明孕媽也不需要廠商指定受檢醫療院所。


行家請直接參考國際婦產科超音波醫學會(ISUOG)的最新共識(https://obgyn.onlinelibrary.wiley.com/doi/epdf/10.1002/uog.17483)。

熱門文章